针对堵漏,
首先应分析其表象和内在,只有找到本质原因才能制定对应的方案。
这一期咱们接着研习‘地下室防水做法及面临的问题’。
在2015年,中国建筑协会在贵阳召开了地下防水技术交流会。会议提出了以系统化的思想去防水,通过近几年的工程实践,这个思想已逐渐被许多业内人士认可。
据相关数据统计,通过调查全国900个社区,约2789栋楼的地下工程,有58.21%发生了渗漏,这些数据与防水材料和微裂缝有密切关联。
因此,专家们建议:地下室底板仍宜采用卷材,加强地板垫层强度,避免垫层强度低导致地板卷材破坏;外墙采用卷材和涂料组合技术,成为一个封闭的防水层。
所谓系统化,及时要通盘考虑,不仅考虑防水主材、配套材料,还要考虑施工工法、施工管理等方面。
若果单以材料来论,则需要研究多种材料的组合技术,做到各尽其用。
组合防水技术
组合技术是将两种技术或两个以上技术合并,得到一个新的防水技术。
组合技术在实践中研发并不困难,很多技术都已经成熟,只需把它们归类,取其长处弥补工程不足即可。
组合技术的应用,在未来的修缮领域将会是非常重要的技能!
中国建筑协会防水年会中提出的系统化,就是把各种材料进行组合,充分发挥材料优势,提高防水效果。
运用组合技术可进一步保证防水质量,可能会增加一些成本,但这种组合技术的保质期远优于单一材料的做法。
其实,我国对地下防水工程的投资额远低于国外,说明我国对地下防水的意识尚不够成熟。地下渗漏不易修复,修补费用也无可估计,若工程量偏差,则薄弱部位渗透水有可能是无法制止的。
所以,为了提高地下工程的防水质量,增加一点材料成本和施工成本还是值得的!
复合防水技术的要点
1. 卷材与涂料结合
基层清理后,立即进行防水涂料的施工。涂料完成后,便可铺贴卷材。涂料和卷材最好是配套的,确保两种材料可以互融。
比如,非固化搭配自粘卷材,这就是互融配套产品。
2. 防水涂料与保护层结合
有些防水涂料做防水层时,需要设保护层,土体对防水涂料有腐蚀作用。
防水涂料本身可以单独防水的,只需在结构层表面涂刷一道或是两道,再另设一层保护层即可满足要求。
但是,保护层采取什么性质的材料是一个难题,个人觉得,有以下几个点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是,保护层具有耐久性;二是,保护层具有抗渗能力;三是,保护层与防水材料的互融性。
地下防水面临的问题
地下防水规范中规定:一级防水等级不允许有渗漏水;二级到四级允许渗水。我觉得这个规定尼玛有点扯。
因为结构只要有渗漏迹象就会使钢筋锈蚀,破坏混凝土,对结构安全产生隐患。这样的规定,就给防水本身开了一个合不合格的模糊地带。
不过,现在一些地方已经将地下防水等级标准改善了,规定一、二两级均不允许产生渗漏。
此外,防水设计行业有一个弊端:把相似结构的防水方案应用到不同区域的防水中。我国地大物博,地下环境也千差万别。
有些地方地下水丰富,防水必须严格对待;有些地区地下水水位较深,防水要求可以相对宽松一些。把同一个防水方案应用到不同的地区的工程中是严格禁止的。
地下防水事关重大,增加一点技术和材料方面的投资真心是有必要的。因为,当防水层实效后,需要找到渗漏水的原因才可治理,需要时间去观察探究。
有时花费大量的财力也未必能起到堵漏效果。所以,在施工阶段提高防水质量是一个既省时又有效的投资方法。
地下修缮的机遇性
我们通过两期的篇幅,从各个角度引章摘句来分析地下空间的预防水过程和现状,都是为了弄清楚,漏水了咱们该怎么去处理。
地下空间的渗漏问题,要么是结构自身造成的,要么是防水不到位造成的,还有各种人为因素导致的。
我们需要弄清病理,因地制宜。
就拿地下室渗水和漏水这个两个概念来说,产生这两种现象基本都表现在防水施工的薄弱部位。
可就这两个概念,不论是在资料上还是这个市场的专家中,都没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界定。
渗水是一个时间概念,相对于地下室而言,漏水则是渗水不断发展的结果。地下工程中,通常将两者统一按照漏水方式进行堵漏处理。
例如,地下室外墙墙体不规则裂缝导致的渗漏。不论是渗水还是漏水,地下水是通过一定的路径表现在结构表面,这些路径就是裂缝。
即便结构中存在毛细孔和微裂缝,都是属于裂缝范畴。就拿地下室的后浇带来说,能把这个技术和工法学会,就能触类旁通解决很多工程难题(这个我们以后有机会分享)。
修缮市场,尤其是地下空间的修缮板块,是修缮行业疑难杂症重灾区,当然,也是有门槛不易形成红海,最起码不会短时间形成红海的一块好市场。
希望,有这方面想法的行业有志者,可以通过这两期的分享,把其中的预防水板块作为一个知识储备,以便不时之需!
好的,这个专题我们就聊到这儿!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