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防水机理分类
根据防水材料的防水机理,防水形式主要有密实防水、薄膜防水、憎水防水三大类。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以水泥为连续相的防水涂层主要依靠提高其自身的密实度和厚度达到提高其防水性能的目的,密实度和厚度决定其防水性能,称之为密实防水;防水涂料、防水卷材依靠其在建筑物表面形成一道防水薄膜达到防水的目的,称之为薄膜防水;以有机硅防水剂为代表的憎水性防水材料,依靠其被喷涂在建筑物表面,改变水对建筑物的润湿程度达到防水的目的,称之为憎水防水。
在上述三种防水形式中,由于憎水性防水剂在建筑物表面形成的憎水层较薄,不能阻止带压力的水通过,且耐久性差,约1年左右即失去憎水性能,因此,憎水防水不是主要的防水形式,密实防水和薄膜防水成为目前我国主要的防水形式。
2、按照有无缝隙分类
按照防水层有无缝隙把防水形式分为有缝防水和无缝防水。
有缝防水是指:
(1)本身存在渗水微孔、缝隙的防水层;
(2)按照其施工工艺,不能确保其渗水微孔、缝隙得到有效封闭的防水层;
(3)防水层虽然无渗水微孔、缝隙存在,但在长期水浸的情况下,防水层易失效的防水层。有缝防水主要包括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以水泥为连续相的防水涂层和水乳型涂料形成的涂层、接缝和收头未得到可靠密封的卷材防水层以及各类瓦材。
无缝防水是指按照其施工工艺,无渗水微孔、缝隙的防水层,主要包括反应固化型和溶剂挥发型有机防水涂层、以及接缝、收头得到可靠密封的卷材防水系统。
有缝防水与无缝防水的显著区别:
(1)前者有渗水微孔、缝隙存在,后者没有;
(2)无缝防水受施工条件、环境因素的影响小,在不同地域,不同工程上,由不同的施工单位施工,能确保防水层无渗水微孔、缝隙出现。
3、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属于有缝防水
美国学者认为影响混凝土强度和渗透性的孔隙大小为不小于100nm;我国学者根据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大小把混凝土内孔分为:2.5~20nm为无害孔级;20~50nm为少害孔级;50~200nm为有害孔级;200nm~11μm为多害孔级。上述研究数据表明,在混凝土中,水可以渗透的孔径大小在纳米级,在肉眼不可见的范围之内。
普通的水泥砂浆、混凝土不仅存在渗水孔隙,而且存在施工缝、变形缝。此外,水泥砂浆、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裂缝,我国一学者经认为:“天衣无缝只不过是人们的理想和遥不可及的追求,现实世界是天衣有缝的。我们永远不可能战胜裂缝,不可能消灭裂缝,不可能杜绝裂缝,只能控制裂缝,允许无害裂缝存在,要求不出现和少出现有害裂缝。从另外一个视角,裂缝不仅是缺陷,它还是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中,尽管掺入了提高其防水性能的外加剂,由于受外加剂性能及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的影响,仍然不能确保其百分之百的无渗漏,所以,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应列为有缝防水。
4、以水泥为连续相的无机涂层和水乳型有机涂层、各类瓦材属有缝防水
以水泥为连续相的涂料,本身具备防水砂浆、防水混凝土的性质,将其列入有缝防水;水乳型防水涂料形成的涂层,含有大量的乳化剂,在水的长期作用下极易溶胀,将其列入有缝防水;各类瓦材,瓦之间存在较大的缝隙,也应列入有缝防水。
5、大多数卷材防水层属有缝防水
目前我国城镇建设中,平屋面约占70%,平屋面是我国城镇建筑的主要屋面形式;各类卷材的用量约占防水材料总量的65%,且平屋面中主要使用卷材防水。
以下四个主要原因造成卷材防水层大多属于有缝防水:
(1)卷材防水层中,卷材之间、卷材和塑料或金属构件之间、以及卷材在女儿墙上的收头,存在可渗水的接缝;
(2)生产企业大多只提供主材,很少提供功能完善的防水系统,接缝水密性能得不到可靠的保证;
(3)我国的防水施工人员多数没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其施工水平、敬业程度均不能保证卷材接缝百分之百的不透水;
(4)渗水孔径微小,肉眼不可见,即使施工人员精心操作,也很难确保接缝得到百分之百的有效密封。
为提高卷材防水层中接缝的强度和水密性,使有缝防水变为无缝防水,科技人员做了大量工作,除少数品牌的产品取得了成功外,我们实际上在大量使用有缝防水。
6、反应固化型、溶剂挥发型有机涂膜和卷材防水系统属于无缝防水
反应固化型、溶剂挥发型有机防水涂料,它们在建筑物表面均形成了无缝防水涂层,涂层可应用于长期水浸的工程部位,属于无缝防水;
合理地配备了密封材料、粘结材料、机械固定件等配套材料,使卷材防水层上的透水缝隙得到可靠的密封,收头得到牢固的固定,卷材和配套材料组成了完善的防水系统,这类卷材防水系统列入无缝防水。
无缝防水对主辅材料的搭配性能和工人的施工水平要求极高,能达到无缝防水形式的卷材品种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