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防水涂料,又名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是一种化学反应型涂料,多以双组分形式使用。我国目前有两种,一种是焦油系列双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一种是非焦油系列双组分聚氨酯涂膜防水材料,由于这类涂料是借组分间发生化学反应而直接由液态变为固态,几乎不产生体积收缩,故易于形成较厚的防水涂膜。
这种涂料属橡胶系,我国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所的聚氨酯防水涂料,其甲组分由甲苯二异氨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与丙二醇醚、丙三醇醚等原料在加热搅拌下,经过氢转移的加成聚合反应制成。乙组分主要是胺类固化剂或羟基类固化剂,加入适量的煤焦油以及增塑剂、防霉剂、填充剂、促进剂等,在加热搅拌条件下制成的一种混合物。辅助材料有二甲苯、乙酸乙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苯磺酰氯、石渣等。江苏化工研究所研制的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以合成新型多元醇,并采用组合聚醚与TDI反应制得预聚物,并以扩链剂制成。我国聚氨酯防水涂料大量生产和应用始于80年代初,至今已在全国各地大量生产和应用,但绝大部分是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国外常见的高弹性(非焦油)聚氨酯防水涂料,近年来,我国亦以生产、应用。
1.优缺点
水乳型再生橡胶沥青防水涂料的优缺点,见下表。
优 点 |
缺 点 |
(1)固化前为无定形粘稠液态物质,在任何复杂的基层表面均易于施工,对端部收头容易处理,防水工程质量易于保证 | (1)原材料为较昂贵的化工材料,故成本较高,兽价较贵 |
(2)籍化学反应成膜,几乎不含溶剂,体积收缩小,易做成较厚的涂膜,涂膜防水层无接缝,整体性强 | (2)施工过程中难以使涂膜厚度做到象高分子防水卷材那样均匀一致。为使防水涂膜的厚度比较均一,必须要求防水基层有较好的平滑度,并要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严格执行性施工操作规程 |
(3)冷施工作业,操作安全 | (3)有一定的可燃性和毒性 |
(4)涂膜具有橡胶弹性,延伸性好,抗拉强度和抗撕裂强度均较高,对在一定范围内的基层裂缝有较强的适应性 | (4)本涂料为双组分反应型,须在施工现场准确称量配合,搅拌均匀,不如其他单组分涂料使用方便 |
(5)必须分层施工,上下覆盖,才能避免产生直通针眼气孔。 |
2.技术性能
聚氨酯防水涂料技术性能,见下表
聚氨酯防水涂料技术性能(一)
项 次 |
项 目 |
性能指标 |
1 |
扯断强度 | 1.5~2.5N/m㎡ |
2 |
扯断延伸率 | 300~400% |
3 |
直角撕裂强度 | 50N/cm左右 |
4 |
耐热性 | 80℃无流淌 |
5 |
耐低温性 | -20℃不脆裂 |
6 |
粘结强度 | 0.8N/m㎡ |
7 |
不透水性 | >0.8N/m㎡ |
8 |
耐裂性(涂膜厚1mm,使涂膜维持未裂的基层裂缝宽) | 1.2mm |
9 |
干燥时间 | 1~6h |
10 |
比重 | 1.1 |
聚氨酯防水涂料技术性能(二)
项 次 |
项 目 |
焦油聚氨酯类抽样测试结果 |
非焦油聚氨酯类(高弹性)抽样测试结果 | |
1
|
拉伸强度(N/m㎡) |
无处理 |
1.69 |
2.92 |
加热处理 |
无处理值的84% |
120% | ||
紫外线处理 |
无处理值的82% |
125% | ||
碱处理 |
无处理值的80% |
98% | ||
酸处理 |
无处理值的83% |
102% | ||
2
|
断裂时的延伸率(%)
|
无处理 |
468 |
470 |
加热处理 |
516 |
451 | ||
紫外线处理 |
442 |
426 | ||
碱处理 |
517 |
270 | ||
酸处理 |
486 |
260 | ||
3 |
加热伸缩率(%) |
无处理 |
0.9 |
0.8 |
缩短 |
- |
- | ||
4
|
拉伸时老化 |
加热老化 |
无裂缝及变形 |
同左 |
紫外线老化 |
无裂缝及变形 |
同左 | ||
5 |
低温柔性
(℃) |
无处理 |
-30℃无裂纹 |
同左 |
加热老化 |
-25℃无裂纹 |
同左 | ||
紫外线老化 |
-25℃无裂纹 |
同左 | ||
碱处理 |
-25℃无裂纹 |
同左 | ||
酸处理 |
-25℃无裂纹 |
同左 | ||
6 |
不透水性0.30N/m㎡
30min |
不渗漏 |
同左 | |
7 |
固体含量(%) |
96 |
98.2 | |
8 |
适用时间(min) |
>20,粘度不大于10mPa.s |
>30 | |
9 |
涂膜表干时间(h) |
4 不粘手 |
3.5 | |
10 |
涂膜实干时间(h) |
10 无粘着 |
10 |
3.适用范围
(1)各种屋面防水工程(须覆盖保护层);
(2)地下建筑防水工程、厨房、浴室、卫生间防水工程、水池、游泳池防漏;;
(3)地下管道防水、防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