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处理:
(1)、基层要求平整、牢固并达到一定的强度、整体性和适应变形的能力,凹凸不平及裂缝处须先找平,渗漏处须先进行堵漏止水处理,阴阳角做成圆弧角。
(2)、清除基层表面的浮土、黄砂等废料,保持施工面清洁、无油污、无灰尘、无霉斑、无明水等。
2、施工工具:
搅拌器;拌料桶;钢丝刷;刮板;毛刷(或滚筒);扫帚;铲刀;刮刀;取料桶等。
3、现场配料:
严格按规定的配料比准确计量,配料时先将液料用搅拌器搅拌,在搅拌状态下边搅拌边徐徐加入粉料。液料与粉料必须搅拌均匀,达到均匀无粉团,无沉淀为止。可加适量水调节施工黏度,如需加水,应先在液料中加入,再加入粉料组分。涂料配比(重量比):Ⅰ型产品:液料︰粉料=1︰1;Ⅱ型产品:液料︰粉料=1︰1.5(正确配比请按合格证所标明的配比)。液料用“A”表示,粉料用“B”表示。
4、施工方法:
用滚筒或毛刷将料均匀地涂覆于基面上,根据下面所示的工法,按照:“打底层→下层→增强层→上层→面层”的次序逐层完成。各层之间的施工间隔时间为以前一层涂膜干固不粘为准(一般不上人施工约需间隔4小时左右,上人施工约需8小时以上)。涂覆时尽量做到均匀一致,不可有局部漏涂现象,打底层时要不留气泡,充分粘结。若做保护层,可在面层最后一次涂覆后立即撒上粗砂,等干固后用水泥砂浆作保护层。
施工工法介绍:
(1)、工法(一):三涂法
用料量:1.8㎏/㎡ (打底层:0.4㎏/㎡;下层:0.7㎏/㎡;面层:0.7
㎏/㎡。);涂层厚度为:0.85~1.0㎜;此工法一般用于:阳台、厨房、内外墙等部位的
防水工程。
(2)、工法(二):三涂一布法
用料量:2.0㎏/㎡(打底层:0.6㎏/㎡;上层:0.7㎏/㎡;面层:0.7㎏/㎡。);涂层厚度为:1.35~1.5㎜;此工法一般用于:厕浴间、水池、阴阳角、女儿墙、管根等部位的
防水工程。
(3)、工法(三):四涂一布法
面层 |
|
上层 |
|
增强层(无纺布或网格布) |
|
下层 |
|
打底层 |
|
|
|
|
|
用料量:2.5㎏/㎡(打底层:0.4㎏/㎡;下层:0.7㎏/㎡;上层:0.7㎏/㎡;面层:0.7㎏/㎡。);涂层厚度为:1.65~1.8㎜;此工法一般用于:地下室、屋面、遂道、地铁等
防水工程及异形部位的增强处理。
(4)、工法(四):四涂二布法
面层 |
|
上层 |
|
增强层(无纺布或网格布) |
|
下层 |
|
增强层(无纺布或网格布) |
|
打底层 |
|
|
|
|
|
|
用料量:3.4㎏/㎡(打底层:0.6㎏/㎡;下层:1.2㎏/㎡;上层:0.9㎏/㎡;面层:0.7㎏/㎡。)涂层厚度为:2.5~2.7㎜;此工法一般用于特别重要建筑物的
防水工程和异形构筑物的防水。
5、施工注意事项:
(1)、涂料若有沉淀应随时搅拌均匀,每次蘸料时先将料的桶底部位搅动几下,以免沉淀。每次配料不宜多,应在3小时内用完为好,以免干固浪费。
(2)、涂覆要均匀,不能局部有沉积,更不能局部有漏涂现象。涂覆时要多次涂刮使涂层密实、不留气泡,黏结严实。
(3)、对节点及异形部位先进行施工,待节点附加层干燥成膜后才进行大面积的施工。按选定的工法,按顺序逐层完成。涂覆时可采用:刮涂、滚涂、刷涂或喷涂。第一遍最好用刮涂。
(4)、每层涂覆需按规定用量取料,切不能过厚或过薄。在泛水、伸缩缝、檐沟等节点处需作增强处理。
(5)、不能在0℃以下或雨中施工,不宜在特别而又不通风的环境中施工,必须避免结冰失效。
(6)、涂覆防水层施工时,施工人员不能穿带钉的鞋作业,涂膜未固化前严禁在上行走,每层之间的涂覆注意施工间隔时间,切实采取措施保护好防水层不受人为的破坏。
6、材料说明:
Ⅰ型产品主要用于非长期浸水环境下的建筑
防水工程,高延伸率产品。
Ⅱ型产品主要用于长期浸水环境下的建筑
防水工程,低伸长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