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我国北方首座水下沉管隧道贯通

来源: 网络 投诉反馈
声明:本文及文中图片系网络转载,供学习交流使用,若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著作权,请联系juwangpai@qq.com,核实后我们将立即修改/删除。

  我国北方地区首座深水沉管隧道——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今天在深达24米的海河底部实现成功对接,隧道主体工程全面贯通。

  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海河隧道连接了海河两岸的于家堡金融区和响螺湾中心商务区,是**级经济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纵贯南北中轴线的中央大通道。隧道全长4.2公里,双向6车道,总投资23亿元人民币。穿越海河的隧道主体采用三节各长85米,宽36.6米,高约10米的巨型沉管组成,采用轴线干坞预制。

  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五公司总经理冯希民介绍说,自2008年11月3日开工以来,十八局集团五公司组建了强有力的项目领导班子,并针对隧道施工的重点难点与上海交大、设计院所“联姻”,聘请隧道专家、水利专家组成专家组展开技研攻关,制定了周密、安全、科学的施工方案。

  全体参建员工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道兵精神,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先后顺利完成了超大基坑开挖、巨型沉管预制、河槽浚挖等关键性节点工程,于2011年9月开始对沉管进行注水检漏实验,11月18日开始分段展开沉管的浮运、下沉、对接。

  海河隧道项目经理代敬辉告诉记者,这三节沉管都带有曲线,每节沉管的重量将近4万吨,体积相当于一艘中型航空母舰。施工技术人员要在零下10多度的气温下,在24米深的水下对其进行精确的对接、拉合,这对我们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代敬辉说,建设、设计、施工和科研单位密切协作,在国内首次采用智能水下监控系统和GPS卫星定位技术、水下声纳监测技术,使大型沉管的水下对接精度偏差仅5毫米,为设计标准的十分之一。先后取得了“超大型沉管混凝土裂缝控制”、“沉管柔性与防水技术”等八项国内首创、国际*先的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为我国在高烈度地震区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科研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天津滨海建投海河下游开发公司总经理张兴业表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的建设将有效缓解滨海新区的交通“瓶颈”,通车后,海河两岸的行车时间将由现在的30分钟缩短到3分钟。它将有效扩展城市空间,充分发挥中央大道对滨海新区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

来源:人民网


微信群
防水辅材网是一把防水营销利剑
首页 电脑版 联系我们 返顶

© m.juwangpai.cn

Copyright © 2025 juwangpai.cn

Copyright © 2025 juwangp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