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发展规划目标执行情况概况
"十一五"时期我国建筑防水行业飞速发展。期间经历了世界金融危机,在政府"四万亿"经济振兴方案和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建筑防水行业逆势飘扬,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特别是在高铁、地铁等建设领域的发展,为建筑防水行业开辟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为"十二五"期间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在此背景下,我国建筑防水行业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其中,建筑防水材料生产规模2010年达到101100万平方米(预测值),年均增长10.27%;2006年到2010年增长率分别为2.42%、7.65%、 12.49%、16.03%和13.30%;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在全国建筑防水工程中的应用量达到87900万平方米,应用占有率达到87%;淘汰落后产能1.51亿平方米(见表1)。
表1 2010年十一五目标完成情况(应用量)
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十一五"规划是从2006年到2010年,发展首要目标是:2010年,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国防水工程中的应用占有率达到75%,应用量达到64000万平方米。这一目标在2009年就已完成,预计2010年将分别达到87 %和87900万平方米。
主要建筑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产品结构由中低档向中*档发展,产品结构明显改善,新型建筑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占据主导地位,品种结构更趋合理。
新型防水材料发展迅猛,普遍超额完成目标(玻纤沥青瓦完成目标的94.22%),其中,自粘防水卷材更是超过目标值2倍余;防水涂料超过目标值73.57%。"十一五"期间,建筑密封胶产量达到53.4万吨,增长幅度是53%。
在提高新型防水材料占有率的同时,淘汰落后产品也被列入计划。计划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亿平方米,实际落后产品总量减少了1.51亿㎡,完成计划要求。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细项指标没能完成:复合胎防水卷材应用量为1.16亿平方米比目标高出45%; "其它建筑密封胶(油膏等)"应用量为1.3万吨,比目标高出30%;沥青油毡类防水卷材应控制在1.2亿平方米,比目标高出10%。
新型防水材料应用量显著增长
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十一五"规划中要求:2010年,新型防水材料在全国防水工程中的应用占有率达到75%,应用量达到64000万平方米。其中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玻纤沥青瓦、自粘防水卷材分别要达到24000、13000、14000、4000、4000万平方米。
"十一五"期间,新型防水材料应用量大幅提高,比2005年的3.37亿平方米提高了131.32%,年均增长21.14%。其中SBS/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增长了192.77%,年均增长15.05%;高分子防水卷材增长了108%,年均增长15.77%;防水涂料增长了155.79%,年均增长23.97%;玻纤沥青瓦增长了121.71%,年均增长17.26%;自粘防水卷材增长了681.25%,年均增长50.85%。新型防水材料普遍超额完成指标,并呈持续增长态势。
防水工程领域由民用建筑逐步拓展到建筑、市政、道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隧道、垃圾填埋及特种防水工程等。涌现出一批专用新型防水材料,这些都使得新型防水材料应用量显著增长(表1中"其它新型防水材料"增长率为337.50%,年均增长34.34%)。
此外,防水工程新型施工技术与施工机具的广泛应用,淘汰落后产能,也为新型防水材料的应用和生产助力。
(二)政策导向推动防水行业健康发展
"十一五"期间,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法规,整顿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发展,企业进步,产业升级。
建设部--《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 第218号
建设部-- 《建设部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
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第659号)(发布日期:2007年06月14日)
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版)》
质量监督总局--《防水企业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商务部--《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国家税务总局--《建筑防水材料生产兼施工企业不再重复纳税的通知》
建设部--《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05)》。
这一系列产业政策的贯彻实施,得到广大防水企业的积极响应,对我国防水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宏观调控、推广新型防水材料、规范防水市场和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淘汰落后产能
依据《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的公告 第218号)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2005年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提高了行业技术门槛。"十一五"期间,我业淘汰落后产能1.51亿平方米,超额完成目标。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行业科技进步
"十一五"期间,防水系统的理论得到发扬,防水保温一体化屋面系统、种植屋面系统、单层防水卷材屋面系统、轻型坡屋面系统、太阳能屋面系统等新型屋面系统不断完善发展;喷涂聚脲防水施工技术、湿铺/预铺防水施工技术等新工法得到广泛应用;高速铁路路桥专用防水卷材与涂料、聚氨酯-聚脲弹性体防水涂料等新材料的应用技术不断进步;许多企业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宽幅卷材、各种功能敷面卷材等产品革新,满足市场要求。
生产装备水平提高
"十一五"期间,国内设备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投入,国产卷材生产线水平逐步提高,卷材生产线设计产量普遍由200万平方米/年,提升到500万平方米/年,约有20条生产线出口海外。
编制行业推荐施工工法
防水行业推荐工法编制工作有序推进,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热熔法施工工法、聚氯乙烯防水卷材单层屋面系统施工工法、三元乙丙防水卷材单层屋面系统防水施工工法、预铺/湿铺自粘沥青基防水卷材系统施工工法等通过评审,成为行业推荐工法。
节能减排开拓防水新领域
在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和减少排放等方面,不拘泥于行业的局限,积极拓展种植屋面、节能坡屋面、单层屋面、热反射屋面、太阳能光伏屋面等新型节能屋面系统,为低碳建筑提供技术保障。
通过企业技术创新,提高防水材料的耐老化性能,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积极推广TPO、PVC、三元乙丙等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在生产工艺上,推广使用符合环保国际标准的设备。
(四)积极开展行业建设
标准化工作显见成效
制定标准、规范工作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防水卷材、防水涂料、防水剂、密封胶等获批准的材料类国家标准47项,行业标准22项;工程规范类国标1项,行标3项。已上报的材料类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工程规范类国标1项,行标1项。正在制定材料类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工程规范类国标2项。列入计划的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6项。
积极开展防水行业十大施工工法编制及推广工作,稳固提高建筑防水工程质量。
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开创工程建设新领域
开辟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公路、地铁、高铁、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防水新领域;
发展工程建设防水材料和应用技术,研发专用新型防水材料: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高强聚氨酯防水涂料、喷涂聚脲防水涂料等;按低碳建筑要求开发单层屋面用增强型高分子防水卷材(PVC、TPO);种植屋面耐根穿刺防水卷材等。
"十一五"期间,中国建筑防水协会(后简称:协会)积极开展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为新产品、新技术寻找机会,开拓市场,并将其应用于*档建筑、市政工程、基建项目中。例如:协会为喷涂聚脲在高速铁路上的应用做了大量的论证工作,保证了喷涂聚脲这项技术在中国健康发展。
开展行业研究
开展防水材料质量评价与发展向导的研究。协会本着明确产品定位,方便选材的原则,走访企业、勘察工地、调查市场完成了建设部课题--《防水材料评价与应用技术研究》。此外,每年协会都发布《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发展报告》,综述行业技术现况,介绍国际技术前沿,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行业自律
2008年经商务部、国资委审批,协会正式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工作,2009年共对33个企业进行评价,其中17个AAA级,12个AA级,4个A级,评价结果报商务部备案,并统一制成目录,进行宣传推广。
完善行业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
协会与湖北工业大学合作设立建筑防水专业本专科专业,培养了两批近200名毕业生;2007年11月在苏州防水所(现更名为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苏州防水研究院)成立了建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40站),开展沥青基卷材生产工、高分子防水卷材生产工、建材物理检验工等工作岗位初、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2009年,协会承办了5期喷涂聚脲岗位技能培训班,为京沪高铁培训了300余名"枪手",并为京沪高铁客运防水工程培养大量质检、施工人员。
在加强标准制定、修订工作的基础上,苏州防水院积极开展标准、规范的宣贯工作。 SBS、APP等一批新标准的解读宣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促进防水材料向系列化、配套化发展
通过国际技术交流,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系统防水理论和技术,许多企业都开发出自己的防水系统,系统化防水在业内已被广泛接受。在防水展中,各家公司的防水系统成为一个个亮点,这种直观的宣传方式,让建筑师了解系统防水,并能运用到防水设计中。
行业集中度虽有明显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十一五"期间,行业集中度明显提高,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前50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但仍低于"十一五"计划的预期。
我国现有800余家防水材料生产企业领到生产许可证,更有数千家设备简陋、技术原始、产品档次低的非法生产小企业(作坊)分散在农村村镇,行业集中度低,是防水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十一五"提出的目标(提高行业集中度,前20名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虽然没有完成,但随着东方雨虹的上市,其市场占有率飙升,预计2010年底将达到4%。
(五)积极促进企业进步
扶持优秀企业的品牌建设
在品牌建设上有"东方雨虹"、"禹王"等5个品牌取得了"中国驰名商标"。培育5%的企业成为行业知*品牌的目标已完成,2007年评选行业知*品牌产品20强,有24家企业获奖。经协会努力建筑防水行业的部分产品已被列入中国名牌产品的培育目录中,后因社会原因,中国名牌申报工作暂停。
培育企业自主研发机制
在培育和完善建筑防水行业自主研发机制,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方面,一些企业表现突出,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2009年东方雨虹的技术中心被列为**级企业技术中心。
2005年,协会评选年度科技创新奖,有20家企业获奖;2008年是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的科技创新年,技术进步取得明显成效,一大批列入"全国建设领域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其中,2007年申报获批32个企业,47个项目,55个单项; 2010年,已有21个企业,49个单项申报),在市场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2008年,开展"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评选活动,选出 "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7家,企业17家获"2008年度中国建筑防水行业科技创新企业奖"。
(六)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国际深入合作
参加美国NRCA年会和欧洲建筑防水展,已成为协会的常态工作;协会举办 "中国防水技术与市场研讨会"和"中国国际屋面和建筑防水技术展览会",也已成为促进国际技术、经济和信息交流的年度盛宴。
此外,2010年协会和美国聚脲协会共同举办了国际聚脲技术研讨会,受到国际聚脲界的关注。
2009年,苏州防水研究院与美国FM认证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美国FM提供技术,由苏州防水院建设我国第一个抗风揭实验室。
每年组织赴欧美考察,推动我国种植屋面、单层屋面、标准检测等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