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发现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富二代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
虚荣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活一生。贫穷家庭的这种错误教育,会导致孩子永远是个“妈宝”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比生孩子更难的是养孩子,比养孩子更难的是教育孩子。不管怎样,生一个孩子,不是为了小时候当宠物,大了逼成废物,父母要试着给他最多的自由,让他掌控自己的命运。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尤其城市新中产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劳的富二代越来越多。相反,穷人家的孩子,却染上了以前那些富二代的毛病。这个现象多数是由于家长的补偿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觉得不能亏了孩子。
在十年之前穷人们敢于勇敢的承认自己的贫穷,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能足够的理智:家境不好孩子就得多去承担责任,学会早日独立;
如今各种白手起家的故事越来越多,那些没能一次创造财富的人就把责任推给机遇和社会的不公。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并以让孩子吃苦为耻。
由于自身的眼界受限很多贫困的家庭都会很容易的认为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他们只让孩子专注于学习,其他的家务事,家里的责任或者是做人这些除了学习成绩以外的事情和孩子没关系。
这样做从小便让孩子缺乏责任感。参加工作后,也就不愿意去努力,不能融入团队,只会是在出问题以后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
当富人已经明白开始转变教育方式,然而穷人家却开始走起了过去富人教育孩子的老路。不住的去溺爱孩子,包办一切,只是在乎学习成绩。结果只会导致穷的更穷,因为他们除了学习还会什么。伟人之所以是伟人,是因为少,少之又少,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路要走,谁也无法改变。
我一侄子今年参加完中考,接下来就是一个长长的假期。他爸妈让我帮忙,介绍到我家附近的奶茶店打工,体验生活。
第*天,他回来跟我们汇报说:老板教了各种技术,学会了做好几种饮品,也能炸鸡排和薯条了。还没忘自夸,原先的厨艺不是白研究的。
第二天,又向我们说:“这奶茶店可真是太赚钱了,那么几勺糖粉,加上点水,加上一块柠檬片,就要卖五块!以后,我看开这么个店儿不错!”
后来,我跟他分析了各种费用,他一算,看来,钱也不好赚。
每天回来,都有新的话题,要么是告诉我们一天做了些什么,要么就是店里来了些什么人,还知道了一些送快餐的骑手和一些业务员的事儿,说的头头是道的。
有一天我问他:上班容易不?
他说:也容易也不容易,我这上班这几天,把一辈子的哥姐都给叫了,脸都笑僵了。
我问咋回事儿?
于是,他给我来了以下表演:
“哥,来啦!喝点什么?”
“好咧姐,你稍等,坐一会儿,马上就好!”
“哥,进店来坐一会儿吧,有免费WIFI,有空调!”
“姐,你是喝橙汁还是喝奶茶,姐,糖要多加还是少加?姐,两勺糖够吗?”
“姐,味道怎么样,多提意见,姐!”
“姐,你慢走,没事儿过来玩儿啊姐!”
“哥,你走好,哥欢迎再来!”
“姐,带着朋友来玩儿啊!”
他吧啦吧啦,一口气说了一大串,笑得我直不起腰来。
我说:“真是不容易呢!等你发了工资,你就拿着这钱去旅游吧!好好犒劳一下自己!”
他说:“算了吧,我不想去旅游了!”
我说:“为啥?你不是早就想去了吗?”
他说:“我还是拿这钱到时候孝顺孝顺我爸妈,孝顺孝顺我奶奶,给他们买点东西吧!”
我把这话转告给他爸妈,他们倍感欣慰。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正如曾国藩所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今天的父母,总想着把*好的条件给孩子,这其实是在害孩子。成长过程中,物质越充裕,精神越疲敝;精神疲敝时,创造物质的脚步自然会停歇。反之,给孩子真实的成长,让孩子懂得困难与艰辛,教孩子珍惜馈赠与财富,引导孩子依靠勤奋和努力,才是对孩子最深邃的馈赠。
限于自己的眼界,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个错误: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
他们的孩子不管学习好不好,反正从来不洗内衣、不打扫卫生、见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绩以外的事情跟他没关系。
这样直接导致孩子的责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后,成了团队里做事不动脑筋,出问题就想推卸责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他们从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完整的人,可以对某个综合性的项目负责,而是一枚螺丝、一个零件,幻想后面有为自己收拾战场的家长。
富人穿100块钱的衣服是节俭,穷人穿同款就是穷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馆打工是赚零花钱,贝克汉姆的儿子去打工就是励志。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中,贫穷的父母往往培养了孩子过剩的自尊。为了不让别人说自己的孩子是穷人,干脆不让他们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馆打工。
贝克汉姆的儿子曾经去咖啡馆打工,时薪20元人民币
然而,自尊是虚无的,生活是现实的,虚荣不能帮任何人撑过一生。
贫穷家庭的这种自尊教育,让孩子特别“晚熟”。当同龄人已经知道踏踏实实为一日三餐、十年后的生活搏命时,他们却抱着热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摆出成功人士的派头,就能成功。
贫富差异,本质上是教育的差异。当富人已经转变教育方向,开始培养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的复合型人才,穷人却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弯路:无限度地宠溺孩子,只求成绩,不求其它。
结果,富人家的“穷二代”越来越富,而穷人家的“富二代”越来越穷。
林青霞人生最抑郁的时候,圣严法师送给她8个字:面对、接受,处理,放下。这8字方针,同样适用于家境不如意的父母。
为人父母真正的成长,是能够正视自己人生的失败,反思贫穷的成因。我永远记得小学5年级的某天,一贯冷傲坚强的父亲在饭桌上说:“我这辈子才华和努力都够,赚不到钱的原因是个性太强、处事不圆滑。”
后来他又多次反思这个问题,以至我大学就开始看心理学的书,一直特别重视自己的情商修炼。
父亲身上贫穷的成因,在我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修复。如果他没有坦诚面对,而是怪家庭怪社会,后代可能就会在偏执的怪圈中,变得又穷又骄傲。
家长坦诚面对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坚强更有威信。条条大路通罗马,不要跟住在罗马的人比,父母与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终究是离罗马一天天近了。
面对、接受、处理、放下。愿天下为人父母者,都坚信父母比学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比不过父母心态的差异。
最近看到太多穷人家的“富二代”,工作中畏难,自尊心超强,做不得,说不得。
教育的差异,会让贫富差异定格,甚至加剧。而这种差异,不是你上什么学校,而是你的父母能否以平常心面对自己的处境,在反思与成长中,摸索教育的方法。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里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这是我们应有的生活观和教育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永不止息。深信再大的磨难,只要人活着,肯勤劳,就有转机。
任何人从穷到富都要经历许多挫折,现在的防水市场也正处于“挫折阶段”,不少防水人很困惑:前几年防水活多又挣钱,如今却面临着缺资金、工程难接、回款难、材料涨价、厂家不赊账等挑战,我们要怎样度过防水市场的“严冬季节”?
据聚王*了解,未来不再有公司,只有平台;未来不再有老板,只有创业领*;未来不再有员工,只有合伙人。时代在进步,聚王*也紧紧跟随发展趋势在不断完善。聚王*已经为广大防水厂家铺好了招商之路,你还在观望什么?如果想要成功签下更多防水代理商,抓住眼前的机会,加入聚王*防水网,从此防水招商不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