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防水

地下室底板防水怎么做最规范,看这个太对了!

来源: 网络 投诉反馈
声明:本文及文中图片系网络转载,供学习交流使用,若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著作权,请联系juwangpai@qq.com,核实后我们将立即修改/删除。

在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外围形成迎水 面防水层,并与地下室侧墙、顶板形成连续无接缝整体防水层。

一、地下室底板防水介绍

地下室底板防水主要作用:

避免和减少地下水对地下混凝土结 构的渗透和侵蚀,使地下空间满足 使用条件;同时保证地下混凝土结 构的稳定和安全。


地下室底板防水实现方法:

在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外围形成迎水 面防水层,并与地下室侧墙、顶板形成连续无接缝整体防水层。

blob.png


二、地下室底板三种防水做法介绍

地下室底板防水做法一:防水层粘于垫层上

       1.做法一模型

1.webp.jpg

       2.做法一构造层次

2.webp.jpg

3.做法一的优点

对基面要求不高,基面未经找平甚至潮湿,只要没有明水均可以施工。特别是在雨季更显施工优势,可以有效的节省工期。


4.做法一的缺点(风险)

防水层与垫层上的找平层紧紧相粘,垫层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因基础沉降,地下水位变化引起下沉、下垮,从而导致防水层被拉裂破坏,底板防水层失效。


地下室底板防水做法二:防水层反粘于后浇结构底板



        1.做法二模型

3.webp.jpg

        2.做法二构造层次

4.webp.jpg

 3.做法二施工工艺

1.webp (1).jpg

2.webp (1).jpg

3.做法二的优点

1、细石砼垫层厚度一般不小于100mm,钢筋砼结构底板厚度一般不小于500mm,防水层反粘于钢筋砼结构底板更稳定、牢固,防水层与钢筋砼结构沉降一致; 

2、经济性:可省垫层找平层、防水层细石砼保护层,造价成本明显降低;

3、适用于预铺反粘类防水卷材技术已成熟稳定。


4.做法二的缺点

1、按现行标准、规范,可用于预铺反粘施工的防水卷材要求:A、高分子(P)类,高分子片材厚度不得低于0.7mm;或B、高聚物改性自粘聚酯胎(PY)类,卷材厚度不得小于4.0mm;同时应满足其他性能指标要求;

2、防水层施工后,钢筋砼结构底板施工前的相邻工序,如支模板、捆扎钢筋(焊) 等,需要相应班组对防水层的实时、悉心保护;

 3、受大风、雨天等对防水层污染影响。


地下室底板防水做法三:防水层反粘于上面的保护层

1.做法三模型

331.webp.jpg

2.做法三构造层次

332.webp.jpg

3.做法三优点

因有细石砼对防水层的保护,支模、捆扎钢筋(焊接)等工序可以有效的避免做法二中防水层的磕破、穿刺、熔穿等。

4.做法三缺点

防水层仅向上反粘于细石砼保护层上,而细石砼保护层与后浇钢 筋砼底板形成施工缝,造成防水层不能真正意义上与后浇钢筋砼底板反粘。

三、预铺反粘工艺质量控制要点

1.项目技术负责人安排防水施工管理人员、班组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

441.webp.jpg

2.样板先行。样板通过验收后,大面施工质量要求以样板质量为标准。

3.防水施工区域围挡、拉警戒线,防止非防水施工人员随意走动。

443.webp.jpg

4.施工人员进入施工区域,必须换上干净的专用软底鞋,保持防水区域不被带入污染,及硬底鞋磕破防水层。

5.防水施工重要搭接、接缝处,2至3名施工工人配合作业,保证 接缝处平整,粘合紧密。

445.webp.jpg

6.防水层铺设完成验收后,需对防水层上表面悉心保护。

446.webp.jpg


四、综合建议

**按做法二,即完全意义上的预铺反粘施工

**理由:

1、做法一有基础沉降防水失效的风险,做法三有保护层与后浇钢筋砼底板形成施工缝的缺陷,不是完全意义的预铺反粘。

2、尽管做法二在防水层施工完完成后续施工存在破坏防水层或不粘的可能,但该做法能省却找平及保护层费用,节省下来1/4的费用可用作预铺反粘措施费和修补费。由于该做法不窜水,漏水概率仍只有50% , 卷材破损与结构缺陷同时出现的概率低。因此,与传统方法相比,两害相衡取其轻,仍**完全意义的预铺反粘工艺。


微信群
防水辅材网是一把防水营销利剑

相关文章


首页 电脑版 联系我们 返顶

© m.juwangpai.cn

Copyright © 2025 juwangpai.cn

Copyright © 2025 juwangp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