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保守统计项城市贾岭镇拥有防水工程队2700多支,防水材料生产企业30多家,年合同金额在100亿元以上。
项城市贾岭镇位于河南、安徽两省,项城、平舆、临泉三县市交界处,辖34个行政村,7.6万人,8.4万亩耕地,106国道、大广高速穿境而过,是项城市的南大门,也是项城第*大镇。贾岭镇是***质白芝麻原产地,更是闻名全国的防水防潮之乡。
从地图片可以看出贾岭镇位于两省三市交界处,也是项城市最南边的一个镇。贾岭人民不只是靠农业发展经济。做防水也是贾岭人民创富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要说做防水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贾岭人最能明白防水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好了,下面咱们来说一下贾岭防水的起源、传承与发展。
贾岭防水之起源
“贾岭防水”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在建筑防水防潮业界具有一定的知*度。而提及建筑防水防潮业,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贾岭防水防潮创始人黄培栋。
黄培栋是闫老寨人,早在1973年就利用沥青防水技术,为贾岭粮管所做防水防止小麦霉变,在全省率先达到“四无”(无水分、无霉变、无鼠害、无虫蛀)粮仓标准。那么,黄培栋这一技术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原来,1966年至1968年期间,黄培栋在青海省参加支援边疆建设,当时同去的还有十几名贾岭籍工人,他们的任务是参加一个保密单位的基建工作。黄培栋从此每日与沙灰水泥青砖为伍,他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后来,他们十几个人还被抽去参加公路修建,运石子,熬沥青,整路基,浇筑混凝土,十分辛劳,其他老乡受不了,又回到了基建队,但黄培栋坚持了下来,并掌握了熬制沥青的技巧。
有一天,单位的小粮库因为地面潮湿而令大家一筹莫展。黄培栋心想,能不能用沥青来试试呢?他征得领导同意后,就在一间2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进行试验,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发现屋子很干燥,为了检验这是不是巧合,单位就找了一个抽水机往这间屋子里灌水,发现不渗水,把水排出去后,割开一个小口,发现下面果然没有渗水。防水防潮技术研发成功。于是,这项技术就应用在大仓库上面。
这一信息很快被传到外地,离贾岭200多里的确山县粮食局专门邀请黄培栋帮助整修粮仓,进而又扩展到整个驻马店地区的粮食部门。
贾岭防水之传承
1975年8月洪水过后,中原大地灾象频生。贾岭是洪水的重灾区,勤劳勇敢的贾岭人“穷则思变”。黄培栋带领18个徒弟转战四方做防水防潮,号称“十八罗汉”。
后来徒弟传徒弟、邻居带邻居、亲戚连亲戚、朋友帮朋友,一传十、十传百,乡里乡亲、十里八村,都被带出去“搞沥青”,很快,防水技术就传遍了项城市,又发展到邻近的平舆县、临泉县、上蔡县……
这期间,黄培栋并没有停止研究。刚开始,浇筑沥青用的是盆、废料,而且难以操作,他发现茶壶的外形可以借鉴,就研制了一种沥青专用桶,这种桶与茶壶的区别就是壶嘴在下面。这一发明很快被推广开来,外地搞沥青的也纷纷来这里购买这一工具。一些人靠制作沥青桶也走上了致富路。
沥青防潮还有一个难点,那就是在熬制的过程中,有时候把握不住火候,容易燃烧起火,而且用水也浇不灭。有一天,黄培栋在洗衣服时,看到熬制的沥青着火了,慌乱之中把洗衣粉水泼了上去,没想到火奇迹般地灭了。为此,他又做了几次实验,发现了这一窍门,每次熬制沥青时,就提前准备一盆洗衣粉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培栋的防水队很快名满中原。几年内,黄培栋领着18个徒弟南征北战,东奔西走,足迹踏遍附近几个省。这一时期,黄培栋发现一层沥青一层布防水效果虽好,但不持久,两三年后可能因沥青风化而渗水,于是,他又改为一毡二油、二毡三油,甚至三毡四油,这样,防水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贾岭防水之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防水防潮业有了新的技术要求,大力推广SBS等技术。贾岭镇敏锐地察觉到这一信息,1988年,时任贾岭镇党委书记的李培仁和黄培栋从上海请来了专家,培训新技术。用了一周的时间,共培训了300多人。这次培训点燃了大家创业的激情,为防水防潮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壮大防水防潮业,贾岭镇以建筑防水业为主要依托,积极引导,顺势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进行战略性转移,通过狠抓“引导、组织、培训、服务”四个关键环节,找到了增加农民收入、置换农民身份的“金钥匙”,农民离开土地走进城市,从事建筑防水业生产。
贾岭镇党委书记孔颟堂说:“通过政府大力开展的‘典型引路,示范带头’活动和政府组织的‘传、帮、带’活动,项城从事建筑防水这个行业的农民以贾岭镇为中心,迅速向四周辐射蔓延。他们走向全国各地,以项城人吃苦耐劳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市场,成就了项城防水这一闻名全国的产业。”
几十年来,贾岭农民纷纷走出家门,到北京、上海、天津等大都市和边远沿海、边疆地区拓展防水业务,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现在又走出国*,走向世界。
刘站立,贾岭镇人,1988年来到上海从事防水业,现任河南安信达防水保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25年来,他从刚到上海打工的一个地地道道的项城农民,到如今一个有房有车的新上海人,完成了自己人生最为华丽的转身。
黄所,贾岭镇黄楼村人,贾岭镇第二代防水人,如今把防水做到了俄罗斯等三个国家,带领上百人走出国*。
目前,以沥青防水为主的劳务输出成为贾岭镇重要的支柱产业,特别是近几年,贾岭镇涌现出了以河南恒腾防水防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伟松、河南全成防水公司总经理李文中、豫龙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文建伟等为代表的80后新生代,他们敢于开拓,思路超前,朝气蓬勃,为防水防潮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贾岭镇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项城人也加入了防水防潮这个行业淘金。李寨镇的肖来宣掌握防水防潮技术后,在天津拼搏了22年,创建天津滨海澳泰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年产值达2亿元,目前企业正在准备上市。
如今,项城市有30多万人从事建设工程防水,常年活跃在大江南北,占据着全国2/3以上的市场。北京奥运鸟巢、APPK会议场馆、上海世博园等国家重点工程,都活跃着项城防水人的身影;万达、万科、中房、中建、中铁、中冶等业界龙头,都与项城防水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2008年,项城被中国建筑业协会防水分会授予“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称号,2011年被中国硅酸盐学会、防水材料专业委员会授予“建筑防水之都”称号。
近年来,项城人每年签订的防水工程金额都在300亿元以上,为国家和地方上缴税收十几亿元,企业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不但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而且造就了一批经营管理人才,成为项城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防水材料招商网祝愿防水发源地贾岭和贾岭人民越过越好,为保护更多建筑防水做出自已的贡献。关注微信公众号:fsclzs_com 了解更多关于贾岭防水、防水厂家、防水施工等信息。也可以添加微信好友:fsclzs 共同学习防水相关知识,了解更多防水资讯。
想要查看更多 项城市贾岭防水 请打开:http://m.juwangpai.cn/zt/jialingfangs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