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一个行业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只有符合消费需求、质量过硬的产品,才能始终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防水行业近几年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但是,行业仍在品质方面存在短板。不论是出于行业长远发展的考虑,还是为彻底解决建筑渗漏这一难题,防水行业都亟需进行“品质革命”。
防水行业“品质革命”刻不容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何谓“品质革命”?品质可以理解为质量加品牌。一个产品质量好的同时又有一定品牌附加值才称得上品质好。“品质革命首先意味着品牌、质量要‘双提升’。”防水协会领导说,品质革命对中国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在质量上有所突破,更要在品牌上站稳脚跟。“品质革命还意味着不断提高效益和技术水平,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不断开启新的市场领域,满足新的消费需求等。”
事实上,“品质革命”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2016年5月,就提出要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推动“中国制造”加快走向“精品制造”。而品质革命再次得到突出强调,更凸显了其重要性。
过去数十年,我国制造业一路高歌猛进,成就辉煌,如今制造业增加值已超德、日、美,稳居...一。但我国只是制造业大国而不是制造业强国,目前仍旧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产业规模足够大,却不能与消费群体完全对接,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加剧。如果再不改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益,再不来一场品质革命,那么不仅无法满足转型升级的国内需求,也不能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残酷竞争,最终也会制约国内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防水行业作为制造业的一部分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与房地产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防水行业也乘势而上:2017年1~12月598家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防水企业创造的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59.4亿元,规模以上企业的利润总额达到71.8亿元。
尽管防水行业近年来成绩斐然,但建筑渗漏现象依旧严重,行业仍面临着诸多瓶颈:“非标”产品充斥市场、假冒伪劣屡禁不止、无证生产现象大量存在、行业产能集中度不高、业内存在大量低端产能等等。而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行业的转型发展,既需要高质量的产品,又需要响当当的品牌。为此,在防水行业开展品质革命刻不容缓,只有在提高行业质量的同时,生产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才能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不断满足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需求。
坚持标准引*发展
截至2016年底,国内建筑防水行业有工程建设标准共计24项(含在编4项,不含各地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14项,CECS协会标准3项;涉及范围涵盖建筑工程各个部位,能够对行业发展进行相应约束。
但我国防水材料的标准也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标准老化滞后、交叉重复矛盾、体系不够合理、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比较明显;国家标准相对来说为*低标准,但很多欠发达地区所执行的标准甚至低于国标。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强的防水国标和行标,使得防水市场始终存在混乱现象,大量本不适用于防水工程的劣质材料充斥着市场,更让建筑渗漏等问题成为难以解决的“顽疾”。
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和经营的依据,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当然,标准的意义也不止于此。如果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必须坚持执行高标准,保证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因此,防水行业的品质革命,必须坚持标准规范质量,引*行业发展。
目前防水行业许多国标并非行业内*高标准。如此,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从国家宏观发展出发,充分考虑行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对标准进行更新,使其更适应国家发展政策和行业发展需要。
同样地,目前由于防水行业标准存在着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因此,不论是制定修改防水材料标准还是工程标准,都应当充分参考市场需要、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以此为基准,制定和修改相关标准,细化标准的有关规定,以充分发挥标准在规范发展、提升质量等方面的作用。行业协会更贴近市场和企业,又具备一定的人才资源,应当听取多方意见,制定实践性强的团体标准。而企业在技术、资金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不论是出于对市场话语权的掌控,还是在产品研发、施工、生产等方面的质量提升,企业也应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与修改,用高标准引导生产、引*进步。
正如协会领导所言:“国家标准常常是妥协的产物,更多起到‘保底线’的作用,龙头企业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才能真正‘拉高线’。”防水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工艺、材料选择、标准施工、严格验收等各方面环环相扣。要想通过品质革命,提升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必须要充分利用标准的规范和引*作用,保证每一个环节的质量,进而促使行业水平的提高。
依托工匠精神转型
有人说,防水行业当前存在的诸如“非标”产品横行、抄袭仿冒、施工不严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缺乏具有力求完*、严谨、踏实肯干等内核的工匠精神。如果说标准引*为防水行业进行品质革命规划好了道路,那么,各个环节践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将为品质革命打好基础。
以防水施工为例,施工是建筑防水处理当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有数据显示,40%以上的房屋渗漏问题出现在这一环节。施工过程中产品质量不合格或部分环节粗心大意都会引发渗漏水的问题。
确保施工质量,是提高建筑防水质量的关键。而良好的施工质量要靠专业化的施工队伍才能实现。通过提升施工水平,营造全行业和企业重视施工人才和施工质量的氛围,对于促进防水行业施工水平的提升和工程质量的提高意义深远。在很多专家看来,要把防水产品质量提升和施工质量严格把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便是培养工人的“工匠精神”,把越来越多的“防水工人”培养为“防水匠人”。
只有防水施工队伍的素质、技能得到普遍提高,才能做到标准化、安全化施工,才能降低渗漏率。
除却工匠本身的精益求精外,“工匠精神”的内核中还包含着不断地创新和进步,对产品质量的关注与重视。无论是“非标”防水产品,还是假冒伪劣的产品,可以说都是质量上存在瑕疵的劣质品,推动其退出市场,势必要提升产品质量,为此必须严把生产关。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工匠精神”,就是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在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下苦工,生产性价比高的防水产品,不给这些劣质品生存的空间,倒逼其转型或退出市场。
劣质产品的消失,更离不开防水行业创新发展。而行业的创新发展,则需要更多经验丰富、具有创新精神、肯吃苦的“工匠”们,带头实现一项项工艺革新、牵头完成一系列重大技术攻坚项目。行业若能取得飞跃式成长,那么落后的劣质产品自然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只能被淘汰出局。
以培育、运用工匠精神为切入口,助力防水行业全产业链质量提升以及品牌打造,共同推进全行业品质革命,促行业可持续发展,应当是新常态下行业转型升级的应有之义。
防水行业虽小,但却事关千家万户。只有进行品质革命,不断提升行业产品、施工、管理等整体水平,才能保证建筑不受水汽侵害,在实现行业向前发展的同时,提升建筑安全与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