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刚刚过去,但打假工作却每天都在。
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表示,要纠正过去“假冒不伪劣”的观点。假冒就是侵犯了知识产权,就要严厉打击。要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使制假售假者倾家荡产,公开曝光造假者,让他在阳光之下无处藏身。通过多元共治+打假科技创新,逐步做到"天下少假"!
但杀死“假冒不伪劣”,最多做到“天下少假”,买假的消费者,正是造假的第*驱动力!
有人说,打假,是同人性阴暗面进行的一场战争。
假冒伪劣涉及的范围不止是建筑防水行业,也不止是在中国,在##范围内各行各业都充斥着假冒产品。造假者的脚步,早将##的假货产业链编织得密如蛛网。
有报告显示,2017年##假货总损失(包括品牌商损失、工作机会流失及消费者健康安全损失等),高达1.2万亿美元(8万亿人民币),相当于当年中国10%的GDP。
美国民调显示,57%的人承认“买过假货”,70%人认为“买假无罪”。圣诞节,早就成为席卷全美的假货大趴。
但实际上,卖假在美国构成重罪:初犯面临*高10年监禁、200万美元罚款;再犯就是20年监禁、500万美元罚款。
这样的严刑峻法相当唬人。然而在纽约曼哈顿运河街,高仿奢侈品常年被哄抢;在洛杉矶桑提巷,150多家专卖服装鞋帽、美妆用品的小店鳞次栉比,号称“假货一条街”。摊主们表示,消费者对假货心知肚明,毫不在乎;在时尚之都巴黎,周末有自发假货集市,耐克、乔丹、彪马等,通通通通通通10欧元,放浪得像江南皮革厂的法国分舵。
当世界的大门打开,我们才发现,“尊重”知识产权的发达国家,对假货照样很HIGH。
而当国人逐步走向小康,“贫穷假”开始减少,“虚荣假”日益增多。假货的潮水看似改变了方向,供需背后涌动的人性却永恒不变。
有打假人士一针见血指出:表面上,造假是万恶之源;实际上,买假者的需求隐秘地操纵着一切。马云也曾发出无奈的感叹:有人花58元买“劳力士”,我能怎么办?
2017年,阿里巴巴创立##*个“大数据打假联盟”。马云让郑俊芳担当“盟主”别有深意,后者有个响彻江湖的花名——“灭绝师太”。郑俊芳的“倚天剑”,是一支2000人的“打假队”、10亿级的打假经费和*强大数据。每天,打假队要发起400多次秘密抽检,昼夜不停地“买假货”、找线索。
仅2018年,阿里向司法机关推送线索1634条,协捕嫌疑人1953名,涉案金额高达79亿。强力打假的成效,既显著,又无奈。2015年,执法部门打掉一个制售假LV的窝点;一年后,他们再打掉一个同类窝点时发现,作案的是同一拨人。
在国外旅行攻略上,北京Silk Market(秀水街)以“假冒不伪劣”驰名世界。《纽约时报》的评价是:这里到处是口齿伶俐、锲而不舍的店主,并把假冒的包包卖给天真的老外。
但消费者到这里,从没指望买到正宗货。
YouTube上传授“秀水砍价术”的视频多达10万。人们在这里肆意游荡,悍然杀价,就是为了享受开价600、砍价100,并将高仿奢侈品便宜拿下的快感。至于自己究竟买的啥,谁还不门儿清吗?
诚如保护野生动物所倡导的,“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没有疯狂的买假者,哪有猖獗的造假者?
对于防水行业来说,企业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和非标产品同时,更要唤醒消费端对真防水产品的重视,让消费者知道产品的真假优劣,方能在源头肃清乱象,实现天下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