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夕,华润漆和华润家具漆公众号先后发布推文,回顾了华润漆30周年砥砺前行的发展历程。在感恩和欣喜的同时,也多少有一些失落和惋惜。
作为曾经在华润大家园相遇相知的老华润人,有幸经历了孟艟执掌华润营销系统的高光时刻,也经历了华润从民营到外资的转身和变迁,除了感恩华润的锻炼和培养外,也多了一些从华润涂料看中国民营涂料30年兴衰浮沉的思考。
假如华润当初没有被收购,假如华润当年选择上市,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在与国企大鳄和跨国企业的同台竞技中,中国民营涂料企业最终将归于何处?*好的选择又是什么?
2月16日,涂装新视野收到原华润老同事”涂有其表”发来的一篇文章——《再忆华润岁月》,语言朴实,情真意切,也透露出对华润涂料30年发展的一些思考,现全文摘录如下,或许能引发大家些许共鸣。
NO.1 再忆华润岁月
物换星移,弹指一挥间,华润涂料已成立三十年。
三十而立,三十而骊,三十而励,30岁的华润给人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回忆。
去年12月,原华润涂料技术部元老级同事的一次聚会,更激起了大家一波怀旧的集体记忆。
▲ 华润涂料技术部元老级同事聚会
作为原华润涂料技术部的一员,我也深深地卷入了其中。
有幸经历了华润技术部的那段荣光岁月,感受过华润作为曾经的中国民营涂料老大哥的辉煌与担当,也体验了华润被收购后的种种发展演变。
趁春节假期空闲,写下这些回忆片段。
二十年前来到顺德,那时候,顺德还叫顺德市,区号0765。
那时候,容奇汽车站还在凤翔南路,天佑城还是一片等待开发的空地。
但那时候,华润涂料崭新的工厂已在扁滘工业区拔地而起。
▲ 当年的华润涂料新厂
技术部与质检试验室有通透的玻璃窗、整体式工作台和中央排风系统,层级平台式的树脂与涂料车间,自动化投料的管道纵横密布,先进的轨道立体式原料与成品仓库。处处显露出行业龙头企业的气势,成为了顺德工业发展的典范。
▲ 立体式成品仓库
那些年,到华润到来视察交流、参观学习的政府领导与企事业单位人员络绎不绝。
▲ 2003年张德江视察华润涂料
那时,姚总带领的技术部还只有20多个同事,每周上班五天半。
周一至周五西装革履,领带衬衫,上下班路上,经常能看到路人羡慕的目光。
工作时换上白大褂,也要把领带整理得笔挺笔挺的,每个人都洋溢着激昂的青春气息。
换下的白大褂每周交由清洁公司集中清洗,实验室的地面、实验台和仪器纤尘不染,整洁有序,喷房公共区域每周六值日轮流清理。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感染下,人人都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无5S胜有5S,几乎看不出来是涂料的研发场所。
▲ 原华润涂料博士后工作团队
那时候,所有部门都有不菲的活动经费,我们技术部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全体旅游。
▲ 技术部旅游掠影
第一次参加部门旅游,就是为期6天的重庆至武汉长江游。第一次兴奋地坐上飞机,第一次领略到长江的秀美及三峡的壮观。
后来,海南、张家界、厦门、桂林等地都留下了我们技术部同事的足迹与欢声笑语。
▲ 技术部旅游掠影
圣诞和元旦新年,技术部都会举办部门晚会,每位同事都会收到姚总亲笔书写的新年贺卡,字里行间充满了肯定、引导和期待,对年轻人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 技术部部门晚会
那时,技术部对员工的培训也不遗余力,从基础的操作技能到全面的涂料理论知识,工程师与技术员就像师傅带徒弟。
最荣幸的是,我们还得到了涂料泰斗虞兆年老先生及洪啸吟、刘登良、叶汉慈等行业资深专家面授的机会。
技术部一开始就创办了专业书籍图书室,常常能见到同事在图书室阅读的身影。
技术部还会不定期组织跨部门的技术沟通茶话会。
在这种学习氛围浸润下,技术人员普遍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养成了严谨的专业精神,众多优秀工程师还参与了涂料工业手册木器漆篇章的撰写。
业余时间,部门还给所有技术人员报名了每周的英语培训,在当时无疑是非常超前的眼界。
这一切,可以说非常符合职场青年对于一个好公司所有的想象。
那时,技术部各组每年都有层出不穷的新产品开发项目,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研发管理流程,并用上了ERP配方系统。
重要研发项目由资深工程师组建的专业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每年年终根据新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销量评选出产品开发星级奖,几星级就对应发几万元奖金。
年终公司年会第一项颁奖就是产品星级奖,星级奖成了年会的重头戏,领奖的工程师也成了年会最耀眼的那颗星。
每年获得嘉奖的工程师们都有去德国BYK、巴斯夫等跨国企业学习的机会。
技术新手们也很激动,个个都梦想着自己有这么一天。
作为技术起家的公司,华润涂料深知技术基础与前沿研究的重要性,很早就作了布局与大量投入。
那时,华润涂料是行业最早建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引进了清华、中科院等国内**学府的博士后。
▲ 华润涂料博士后工作站挂牌
华润还按**级水平组建了检测中心和试验室,大量先进的仪器让工程师们如虎添翼。
比如,恒温恒湿施工房就很好地模拟了不同环境对木器漆、乳胶漆施工的影响。
华润还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愿景,**级的企业、独立运营的研发中心,并建成了一百多号人的研发中心团队……
一个部门就是一个公司的缩影,在二十年、十五年之后的今天看来,那时的华润涂料就俨然成了涂料行业的独角兽,具备了与众多国际涂料巨头争雄的潜力。
当然,历史是由市场和时间来书写的,走过的或许是一条正确的路,但也不一定是惟一的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后来的事实证明,别的企业走不同的路,也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也同样值得尊重。
华润引入外资的那年,一大批涂料民企正蓄势待发,东方雨虹还是局部有雨,三棵树还是三棵小树。
完稿时,看了一下今年春节休市当天的股市,东方雨虹市值1316亿,三棵树市值483亿,华润的外来投资算上通胀似乎也就相当于这两家公司一两个涨停的价值。
曾经的华润,让人陡然升起一种“起了个大早、还没赶上晚集"的唏嘘感觉。这种感觉,让人心生惋惜,也让一批老同事们对往事倍感怀念。
每个公司和品牌都有其耐候性,不可能一直保持光泽不褪色。在华润涂料成立三十年之际,依然祝愿华润涂料能不断刷新高度,虽然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品牌,但故事还在!
NO.2 后 记
从“涂有其表”的来稿可以看出,每一个曾经的和在职的华润人对华润涂料的被收购都耿耿于怀。
不得不说,华润涂料被外资收购,不仅让一家极具发展潜力的优秀中国民营企业从此止步不前,也折射出了中国民营涂料命运多舛的兴衰史。
如果华润涂料2006年不卖,而是选择了上市,或许今天的华润涂料依然是中国*优秀的民营涂料企业之一,市值或许已经超过了今天的东方雨虹,毕竟两年后才上市的东方雨虹如今市值已经超过1300亿元。
如果华润涂料当年选择上市,而不是以2.8亿美元(约21.84亿元人民币)被美国威士伯收购80%的股份,今天的市值或是三棵树市值的三倍以上。
即使华润当时没能上市,如果能坚持十年再卖,不仅十年间可以多赚三十四亿元的经营利润,再卖也有希望按当年卖出金额的两三倍卖出。
从这一点来说,华润涂料明显贱卖了。
而企业一旦卖出,便很难长久保留原来的品牌和经营模式。有小道消息说,今年开始,宣伟中国将在终端尝试去华润化而推广宣伟品牌。若此,一个优秀的民营涂料品牌终将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
近年立邦家具漆开始浮出水面,部分取代长润发,也是一样的道理。
华润涂料的遭遇背后是一个非常中国式的问题,似乎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要么会碰到天花板,要么会遭遇外资狙击,甚至还有因政策陡变、第二代不愿接手,半道而终的结局。
据调查,中国民营企业经营10年以上的企业仅有10%,每年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在15万家左右,同时有10万多家企业关门。
但在中国经济保持多年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中国的民营企业机遇不可谓不多,市场不可谓不大,那么民企究竟是不能做大,还是不敢做大?
从宏观大环境来讲,近年来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国家相关政策对民营企业缺乏充足支持、金融环境诡谲多变,使得企业不敢放手投资,以及做长远战略规划。
资本市场杀人不见血。随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巨头瞄准中国市场,这些外来和尚则比资本更加凶猛,他们熟练地蚕食着本有前景的民营企业。民营企业频繁遭遇它们与资本的双重夹击,生存环境恶劣。
如果中国的主流市场上,只剩下背靠垄断温床、不思创新的国企大鳄,以及借助资本巧取豪夺的跨国企业,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创新力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