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研讨会期内特邀了7位国外专家和10位国内专家,精选了17篇论文进行交流。内容涉及行业分析、地下和屋顶防水、产品解读、废胶粉改性和职业技能培训五个方面。
一、行业分析
本次会议涉及行业分析的论文共有5篇:《2006年度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发展报告》、《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概要》、《中国城镇化态势和新农村建设》、《建筑防水工程及材料“十一五”科技发展展望》、《云南建筑防水工程调查》。它不但归纳总结了行业现阶段的发展态势,还科学地预测行业未来的走势,对企业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建设部科技司柴文忠处长在《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概要》中精辟地阐述了“十一五”建设科技政策和建筑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措施,从建筑应用的角度对建筑防水行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和建议。“十一五”期间,全国每年新建建筑的20亿平方米,还有近400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的防水进入翻修改造阶段,此外,地下空间、大型基建和环保等项目,将推动防水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防水企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适应未来市场的需要。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冬青在《2006年度中国建筑防水行业发展报告》中分析了2006年度中国建筑行业及防水行业的发展环境,并基于此对防水行业“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他认为,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新农村建设、地下空间建设等将为防水行业营造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而针对于此的科技创新、理念更新和品牌建设等,将成为防水企业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孙庆祥先生作了《我国建筑防水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报告,提出了“十一五”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对策建议和措施。报告提出了在防水行业实施“四加强、四提高、五转向工程”的发展战略。
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叶耀先在《中国城镇化态势和新农村建设》中强调了城镇化建设对建筑的需求,全国每年新建村镇房屋建筑面积近10亿平方米,还有3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村镇建筑需要维护和改造,以及大量的配套基建工程,都为防水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
在建筑防水质量方面,我国已有很多年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调查了。云南防水工程协会刘道方带来的关于《云南建筑防水工程调查》,对客观了解云南建筑防水状况提供了第一手数据。调查显示屋面防水质量较好,厕浴间渗漏率较低,地下防水问题较多,对外墙防水不够重视。不少专家认为这个调查结果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二、地下和屋顶防水
无论是2006年度防水材料的产量,还是防水行业“十一五”规划的预测来看,有两种产品的增长率都远高于其他产品:自粘卷材和沥青瓦。它们主要应用于地下和屋顶,这表明地下和屋顶两大防水区域的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涉及地下防水的共有3篇论文:《北京2008年奥运场馆及配套建设项目地下防水(防渗)工程构造做法和技术创新》、《地下工程防水的若干理念更新问题》、《地下防水与PARATEX防水工法》;涉及屋顶防水的共有3篇论文:《德国旧屋面维修技术及实例》、《欧美单层屋面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概述》。
在《北京2008年奥运场馆及配套建设项目地下防水(防渗)工程构造做法和技术创新》一文中,田凤兰工程师通过对东方雨虹承接的奥运工程的防水设计、施工、配件等方面的介绍,向与会者重点讲述了地下工程细部节点和特殊部位的施工方法。
地下防水的“刚与柔”是张玉玲教授《地下工程防水的若干理念更新问题》中的核心。把地下工程中柔性防水材料与混凝土刚性防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出刚性防水和接缝防水的新理念。
在《德国旧屋面维修技术及实例》中介绍了国外价格不菲的防水检测及漏电定位系统,如此不惜重金检测漏点,可见防水对高品质生活是多么重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防水需求水平会愈来愈高,这将引导我国防水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欧美单层屋面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讲述的单层屋面技术对我国防水界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高分子和*档改性沥青发展的机遇,又是对原有防水规范中等级对层数要求的挑战。
防水专家王天的《〈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概述》详细解读了《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制定工作中许多值得考量细节。并对种植屋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从建筑进化的角度来看,多功能屋面建筑发展是必然的结果,种植屋面是**的选择。
三、产品解读
本届研讨会还介绍了一些较新材料的技术及应用和密封材料在我国的发展状况,这类的文章有《排水保护卷材在建筑防水工程中的应用》、《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如何选择、鉴定和使用》、《高性能喷涂聚脲防水材料及应用》。
防排水板的主要成分是高密度聚乙烯,具有抗根穿刺的防水性能,最早应用于种植屋面,后来又用于隧道防水、地下室内墙修缮、道路路基防渗等工程。这是防水与排水的结合体,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将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借着建筑节能改造的东风,一向被冷落的建筑密封材料的地位快速提升,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此次研讨会上,一篇《我国建筑密封材料的现状与发展》引起了防水界人士更多的思考。
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和喷涂聚脲防水材料起初都被认为是“蓝海”产品,进入国内后竞争日趋激烈,这很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四、废胶粉利用
防水界争议*大的废胶粉改性的话题也列入了研讨之中,在《废胶粉改性沥青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一文中对国内外废胶粉利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废胶粉的种类、化学成分、粉碎工艺和废胶粉改性沥青的生产方法。必须指出的是废胶粉改性沥青不是SBS改性沥青,必须将二者区分,才能为废胶粉改性沥青“正名”。五、职业技能
“三分材料,七分施工”。近年来,因施工导致的渗漏事件频频在媒体曝光,施工人员的职业技能直接关系防水工程的质量,来自德国的《德国屋面工人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向我们系统地展示了防水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它的教学模式和补偿基金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研讨会向防水企业传递出大量的信息,它成为防水协会引导企业健康发展的途径,它成为提升中国防水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