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10%的差距在哪里?体现在防水工程的造价上,区别可能就在漏水与不漏水之间。
德国威达集团中国区副总裁李伶说,在德国,漏水的房子根本不能算房子。她认为,房屋是否漏水,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开发商和施工方对防水工程的重视程度。“比如,在德国,防水的造价往往占到建筑总造价的10%左右,而在中国,防水的造价却一般只占到建筑总造价的1%左右。”
功能or外观?
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以一座3000平方米的建筑为例,假设它每平方米造价为2000元,建筑总造价达600万元。而屋面防水面积占320平方米,三级建筑单层一道设防为56元/平方米,则屋面防水总造价为1.792万元。屋面单位面积防水造价占建筑单位面积造价的56/2000=2.8%,而屋面防水造价占总造价的1.792/600=0.298%。
他认为,由于防水总造价占建筑总造价的比例很少,建设单位对防水造价应权衡考虑。假如每平方米增加4元,总造价增加0.02%,这是非常小的数字,即仅增加1280元的防水投资,但防水质量就提高了一个档次。可谓花小钱解决了大问题。“然而,开发商往往不这么算账,很多时候它们宁愿将这笔钱花在小区景观打造上。”
李伶持相似观点,她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业主购买房子时的价值取向是开发商不重视房屋防水等功能的原因之一。
她说:“在德国,人们可以住在外墙破烂的房子里,但房子的保温隔热性能、防水性能一定是很好的。因为外装饰可以随时翻修,但房屋一旦漏水,保温隔热不好,就会影响寿命,维护起来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中国,人们选择房子,却把地段、户型、环境放在首位。”
河北卓达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韩洪泽则表示,俗话说“货卖一张皮”,人们往往因为看到一个造型新颖、色彩靓丽或包装漂亮的商品而产生购买欲,却忽略内在的质量问题。如果它是快速消费品,对消费者不会产生长远影响,但如果是耐用消费品,就应该考虑如何选择了,尤其是像房子这样的商品。
因此,他认为,“作为开发企业要有良知,作为采购部门要有责任感,像防水这样的工程,看似不重要,实际却犹如牙疾,一旦摊上,那是甘苦自知啊。”
防渗漏需各环节配合
然而,有开发商质疑说,自己选用了品牌企业的防水材料,但渗漏问题依然存在,因此,他认为,防水根本就做不好,材料多好也没有用。
典型的一个案例是,北京某个由香港大牌地产企业开发的**楼盘,选用了三元乙丙防水卷材,此种材料价格不菲,但该项目却由于严重的渗漏,业主与开发商之间产生纠纷,业主甚至对开发商提出了诉讼。
此后,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这个楼盘重做防水。该公司总经理助理阮和章称,三元乙丙防水卷材的确是一种很好的材料,但由于该卷材的粘结胶不过关,造成了大面积的渗漏。为此,东方雨虹公司将所有需做防水的工程部位先进行剔凿,裸露其防水部位,然后分层做防水施工,并针对不同的部位实施不同的方法。
他认为,防水工程选材和施工的谨慎和专业,是防渗漏的有力保障。“有的开发商选用了质量好的产品,但是由于前期设计不合理,在实际施工中按设计来施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适时更改,虽然使用了好产品,但同样造成渗漏。有些项目的防水设计没有问题,产品质量也过关,但是施工人员不专业,施工监理不严格,导致施工的非专业性,最后的防水效果自然不好。某些项目采用了好的产品,总体施工也没有大的问题,但是局部细节没处理好,也同样会漏水。”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工业协会理事长朱冬青总结说:“房屋渗漏主要有四大原因:材料问题占百分之二三十,施工问题占百分之四十左右,设计问题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几到二十,维护管理问题也是一个原因。”
因此,他认为,要使房屋不渗漏,需将防水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对待,一方面需要选择质量过关的产品,也就是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产品。此外,要按施工规范去进行施工,防水材料与其他建筑材料*大的区别在于,它是在一个系统密闭的环境中,任何一个错误都可导致漏水,因此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去施工。后期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也非常重要,维护不当也会导致渗漏。
“不过,目前由于施工资质和施工操作相分离,导致有资质的不做工程,做工程的没有资质,也就很难保证防水工程的质量了。”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