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常识

防水工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十大“防水顽疾”,你遇上了吗?

来源: 网络 投诉反馈
声明:本文及文中图片系网络转载,供学习交流使用,若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嫌侵犯著作权,请联系juwangpai@qq.com,核实后我们将立即修改/删除。

导读:防水工程看似简单,但实际处理中却常常遇到各种问题,比如裂缝渗漏、根管漏水等等,遇到这些防水顽疾,你知道该如何处理吗?

顽疾一:施工缝渗漏,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接槎明显,沿缝隙处渗漏。

image.png

病因:

1、施工缝留的位置不当,施工缝混凝土表面没有凿毛,残渣没有冲洗干净,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2、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3、配合比设计不当,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4、混凝土墙体单薄,钢筋过密,振捣困难,混凝土不密实。

5、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造成接槎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顽疾二:裂缝渗漏,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或环形裂缝,当裂缝贯穿于混凝土结构本体时,即产生渗漏。

image.png

病因:

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裂缝多在新浇注的混凝土构件暴露于空气中的上表面出现,塑性收缩是指混凝土在凝结之前,表面因失水较快而产生的收缩。

2、沉降收缩裂缝

沉陷裂缝的产生是由于结构地基土质不匀、松软或回填土不实或浸水而造成不均匀沉降所致,或者因为模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撑间距过大或支撑底部松动等导致,特别是在冬季,模板支撑在冻土上,冻土化冻后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

3、温度裂缝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或温差变化较大地区的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导致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散热较快,这样就形成内外的较大温差,较大的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

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当温差变化较大,或者是混凝土受到寒潮的袭击等,会导致混凝土表面温度急剧下降,而产生收缩,表面收缩的混凝土受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而产生裂缝,这种裂缝通常只在混凝土表面较浅的范围内产生。温度裂缝的走向通常无一定规律,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混凝土结构成型后,没有及时覆盖,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混凝土内部湿度变化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收缩裂缝。

顽疾三:拉杆螺栓,疏松、渗漏水

image.png

病因:

在浇筑墙或柱混凝土时固定模板用,防止暴模。因为这根杆穿过墙了,水容易沿着螺杆渗透进去,所以止水螺杆在螺杆中间焊接一个四方形的钢筋片叫止水片,可以防水。但加止水片的位置容易振捣不密实导致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没有形成很好握裹力,水还是会渗漏进去。

顽疾四:穿墙管道,管根部位阴湿渗漏水

image.png

病因:

穿墙管又叫做穿墙套管、防水套管、墙体预埋管,管道在防水层上部穿过防水层时,因穿墙管周边密封不严或防水层在管周边连接不严密导致水沿管道渗漏造成管道与墙体交接部位出现阴湿现象。穿墙管,却穿出渗漏水。

顽疾五:蜂窝麻面,混凝土表面存在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缺陷部位阴湿、渗漏。

image.png

病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4、或者混凝土浇筑高度过高,造成混凝土离析。

5、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6、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干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7、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8、模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顽疾六:变形缝渗漏水

病因:

1、变形缝结构不符合规范要求,缝内有夹杂物不贯通,酿成刚性结构,改变了变形缝的性能,使建筑物沉降不均匀,部分墙体被拉裂。

2、变形缝内嵌填的密封材料质水密性差,盖板构造错误,不能满足变形缝正常工作,导致盖板拉开,产生渗漏。

顽疾七:后浇带

病因:

1、混凝土底板和墙体后浇带两侧没有安装金属止水带。

有的虽已安装了金属止水带,但止水带位移,两侧混凝土厚度不一致。

2、钢筋密集,后浇带两侧支模困难,阻隔方法不当,因漏浆、振捣不到位导致混凝土酥松。

3、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严重。底板缝内灰渣未彻底清理,两侧旧混凝土未凿毛,铺浆后即浇筑混凝土。

4、后浇带使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等级没有提高,微膨胀剂掺量少,混凝土坍落度控制不严,振捣不细致,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固。

5、养护未及时覆盖,浇水次数少,养护期没有达到规定时间就提早拆模。

顽疾八:新老接茬

病因:

在原有的混凝土结构物上继续浇灌混凝土时,原来的混凝土基础表面没有进行凿毛处理或凿毛后未清理干净,或者是未用水冲洗,就在原混凝土基础上浇灌混凝土拌合物。这样就会造成新旧混凝土的接茬(缝)之间形成一道掺、漏的缝隙。这种渗水现象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会经常出现,尤其是在混凝土塌落度较小时(一般在50mm以下),接茬(缝)又未铺设水泥砂浆则更容易发生。

顽疾九:沉降缝

病因:

当房屋相邻部分的高度、荷载和结构形式差别很大而地基又较弱时,房屋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致使某些薄弱部位开裂。为此,应在适当位置如复杂的平面或体形转折处、高度变化处、荷载、地基的压缩性和地基处理的方法明显不同处设置沉降缝。

沉降缝将建筑物划分若干个可以自由沉降的独立单元。沉降缝同伸缩缝的显著区别在于沉降缝是从建筑物基础到屋顶全部贯通。沉降缝宽度与地基性质和建筑高度有关沉降缝的构造与伸缩缝基本相同,但盖缝的作法,必须保证相邻两个独立单元能自由沉降。

顽疾十:钢筋串水

病因: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4、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没有形成很好握裹力。


微信群
防水辅材网是一把防水营销利剑

相关文章


首页 电脑版 联系我们 返顶

© m.juwangpai.cn

Copyright © 2025 juwangpai.cn

Copyright © 2025 juwangpa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