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大的危险并不是失败,
而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别人从背后来了一刀!
(本图只是形象配图)
昨天一位行业前辈路过我这里,茶过三巡,相谈盛欢,真是又找到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了!
生活和工作中,能受到别人的一席点拨和观点,本身就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儿,很幸福很感激。
其中一个很开脑洞很残酷的观点,让我很受用,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分享,让你也能从中有所体会和警觉,因为这是防水堵漏行业的暗现实!
这个话题得由一个问题开始。
他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认为目前修缮材料市场的*大弊病是什么?”
根据我自身的经历和行业现状,我脱口而出是:山寨、模仿、以假乱真,李鬼冒充李逵,最后李鬼多了,也就没人知道李逵是谁了。
他说,这是所有行业都会出现的问题,非正当竞争古今中外都是如是。但在咱们防水堵漏行业还有个能要你命的方式,就是背后捅刀子。
这句话理解起来有点费劲哈。
我们假设一种现实存在的情况,就是你养了几个会干防水堵漏的人,他们内心深处是没有忠诚度的,只要知道了材料渠道,知道了施工工艺,有了几个客户,他们立马会单干。
最要命的是,你以为是你培养了他,把他们领进门教他们技术,你其实是在培养你在这个市场未来的竞争对手。
一旦你们的关系从老板和员工切换到竞争对手上,没人比他更了解你们公司的实情。只要进入了竞争的状态,他会把你变成*大的仇人,在客户和同行面前给你往死里捅!
你可能会说那句老话,人啊,要会做人做事。不好意思,他需要利润养家糊口,他需要利润扩大经营,他需要利润才能完成他的一切所需。
在利润面前,你谈人性、谈情怀、谈正能量。对不起,这个防水堵漏市场不会给感性的人多大的生存机会。
同样,做防水堵漏修缮材料也是这样。
在预防水市场,厂家的之间已经是相互捅杀到一片血海的地步了,这可以看做是一个种群之间的内部残杀。而在修缮材料市场,材料厂家更多的可能是被他的下游,也就是使用者给直接捅死的。
哎嘿,这句话有意思哈。
同行间的相互竞争会导致相互残害、抹黑、诋毁等等,这个我们都好理解。怎么换成修缮市场,材料厂家反而容易被拴在一条船上的下游材料使用工匠给背后捅刀子呢?
这就涉及到修缮市场的本质了。
在修缮市场,材料和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同样也是相生相克的。核心的节点在于材料和技术是分开的。
换句话说,拿单个用户来举例,他拿了你的材料。要是做好了,客户满意了,大家都相安无事,你好我好大家好。
要是失败了,掌握施工环节的师傅是不会第*时间认为自己的技术有问题的,他只会第*时间认为材料不行。会立马抛弃你,是没有任何忠诚度可言的。
这还不算完事,他们会借助任何场合跟任何人都劈头盖脸,断章取义的去封杀你。为了那点损失的利润,要了你的命都算是轻的!
所以,不要只盯着李鬼,因为修缮市场有比李鬼更厉害的阎王爷,他们可以让你三更死你绝*活不到明天。根源就在于这个领域存在材料和技术的相生相克的命数。
听到这里,我是后脊梁骨发凉的。
在预防水市场,从竞争的角度,很多都还是明面上的,大不了真枪真弹干就是了;而在修缮市场,这种威胁范围来自被你当作上帝服务的下游。
你可能会说,你要是能把材料真正做到很好,帮你宣传都还来不及呢,怎么可能会出现这种问题!
原因还是在于材料施工需要技术,现场勘查需要技术,施工环节需要技术 ... ... 之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最后能找到的债主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材料厂家。
而其他的各个细致环节怎么找责任的承担方?
最后才会真正回归文章开头我说的那个环节上。“山寨、模仿、以假乱真,李鬼冒充李逵,最后李鬼多了,也就没人知道李逵是谁了。”
因为材料使用者忠诚度的缺失,比较明智的一种市场策略就是:打一枪换一个阵地,赚快钱。
管他什么真材料实力,管他什么能保几年,管他三七二十一。能忽悠一个赚一个,能忽悠两个赚一双。所以,大多数的厂家的选择就是不断更换新概念,不断一轮又一轮的折腾你。
那么,修缮市场的未来会走向何处呢?
如果不出什么天灾人祸或地球毁灭的突发情况的话,应该会一如既往乱,而且会越来越乱,这是这个行业特点,或者由行业从业者本身的特色决定的,这是它的基因。
你能改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