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补漏行业是江湖,江湖多草莽。
没有背景,起于民间,靠抓住一个机会,崭露头角。其实大部分人的创业都是这么开始的。干一票是一票。
最近在和业内一家知名大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突然发现一个灯下黑的行业特征,这个行业特征就像影子紧紧地跟着我们,却极容易被忽略,因为我们置身其中。
防水堵漏行业多草莽。
不论是市值上百亿的公司,还是以家庭门店为单位的个体户,都源于草莽,那种与身俱来的特征无法改变,起码眼下不会。这就是中国防水堵漏行业真实的样子,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你稍稍回顾一下两年前这个行业发生的事儿。我记得那个时候曾有一批比较火爆的现象出现。其中*具有草莽气质代表的当属下面这位。
某wan能shen胶的出现。
当时各种广告铺天盖地,行业专家擂鼓助威,一时间风光无两。全国各地区同行抱着投机捞一笔的心理纷纷加盟。
大有哄抢加盟的味道,加盟费是一天一个价,和很多年前大妈们哄抢黄金很像,再不买再不加盟就失去了发家致富的**时机。
拔地而起的草莽抢夺市场的营销模式,红刀子进去白刀子出来,刀刀见利。
现如今再看,企业没有把根扎下去,也没有扎根的土地和成长的养分,速生速死,缺乏更长线的、稳定的资源和后劲。就是一身草莽劲,能割多少韭菜是多少。
在这三年中,我们看见不同的产品和企业采用同样的手段在一轮一轮收割这个市场。丁基胶带,一夜间全部是丁基胶带;水固化,一夜间全部是水固化;液体卷材,一夜间全部是液体卷材;钢化膜,一夜之间全部是钢化膜...
当你深入去了解这些团队或企业的背后,你会后脊梁生凉,没有专业的研发部门,没有专业的研发人才,有得就是不断树立新词汇,用普通产品重新包装,不断地轮换收割。
你再把时间轴拉近到今年,你会发现,这种手段在整个行业依然屡试不爽。只是玩家变得更会伪装,披上了皇上的新衣,但套路不变,鱼依然上钩。
这是修缮补漏行业的底层草莽成色。
我们再上一个台阶去看看这个行业的一些腰部企业。
咱们这个行业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界限,就是品牌的影响力很难触及终端客户,更难影响他们的消费导向。
能影响的还是中间环节(工程公司、补漏工匠、材料门店... )
这两年行业内,我认为,出现一种不良风气。好像不在央视上来条广告,不在高铁上搞个车标,就不叫品牌,就做不出好产品了。
章子怡还给央视品牌飞鹤奶粉代言,说她家的宝宝一直再和飞鹤奶粉。据刚刚得到的一组快讯,汪峰和章子怡的孩子在美国出身,我不太相信他们带了飞鹤奶粉去美国。除非这孩子吃不惯西餐。
既然,这是一个很难影响终端客户消费导向的市场。那么,这些广告是做给谁看的呢?想必你也知道,就是给加盟商和代理商看的。
这些事儿,看上去高大上热闹非凡,其实加盟商是没有收获安全感的,最起码眼下是没有享受到他们听说过的利润果实的。
结果是,中国式的婚娶模式在修缮补漏行业重演,你想加盟别人想娶个好老婆生个胖娃娃,买了车买了房,交了彩礼办了酒席,媳妇娶回家也洞房了,可日子久了就是肚子不见动静。
大多数加盟商的真实心理是:过下去不是滋味,离了也心有不甘呀!你说,够不够草?够不够莽?
最后,我们再网上看一层,看看行业大佬是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场的。
从2017年下半年有动静,再到2018年有大动静,再到今年的渗漏。东*雨虹的策略非常明晰,首先是,直接把一、二线城市以及省一级修缮市场横向狂扫一遍。今年下半年,直接部署到三线开外以及县区,再纵向渗透一轮。
手握预防水市场铺开的商家渠道和业务网络,再加上家大业大,这就是秋风扫枯草的姿态进入这个市场。
这就好像行业内一群中小企业围着一桌牌争得热火朝天,结果人家过来直接把桌子掀了,就明着告诉你,我要弄你。一副气吞天下,唯我独尊的气势。
但是,咱们得回头好好审视一下这个修缮补漏市场。
修缮补漏在哪类用户的生活场景中最重要呢?如果你是一家修缮补漏工程公司,你的回答肯定是需要渗漏治理的客户。如果你是一家材料厂家,你的回答肯定是代理商或加盟商。
这,真得是修缮补漏行业中精准的生态行业链条吗?
接着我们再深层问自己一个问题,修缮补漏这行能像预防水市场那样,通过传统的方式达到行业制高点吗?谁家眼下有可能站在制高点,给行业老大的宝座戏码带来结局?
眼下,好像还没有。因为,这个市场从上到下,都还是草莽江湖般的掠夺市场,还没有出现围绕行业长期价值展开的商业行为。身在江湖的你,有如此感受嘛?